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 “双导师制”工作制度 |
![]() ![]() ![]() |
“双导师制”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,以师生情感交流、相互关爱为基础,在导师和员工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、连续的师生关系,深化导师对员工在人格魅力、个性修养、学者风范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。“双导师制”通过导师与员工间的近距离考察和深层次交流,充分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,使员工在品德、心理、学业、能力等方面得到更深入、更充分、更全面、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,以造就师德高尚、功底扎实、理念先进、能力突出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育英才。逐步形成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融合的新机制。 一、导师职责 1.在员工思想品德的锤炼、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等方面予以帮助与指导。导师应全程参与导学与育人工作,尤其是注重言传身教,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,优良的职业道德,深厚的学术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员工。 2.导师着重对员工的专业知识、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进行指导,并帮助他们了解和挖掘自身的潜能和特点。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,与员工一起讨论并制订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成才方案乃至人生规划;掌握员工课内外的各项学习动态,定期对其学习状况、智力和能力发展,做出恰当评价和建议;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科研兴趣,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。校内导师要下基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活动,做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。 二、工作制度 1. 汇总员工家庭及社会关系基本情况;员工的个性特征、行为习惯、道德素养、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;员工心理、生理、身体健康状况;员工学习及科研、实践情况;对员工每学期的表现进行记录,分析对照。 2. 建立谈心辅导制度。每月至少与员工谈心辅导(面谈、电子信箱、QQ、微博等)2~4次,并记录、保存辅导内容。 3. 建立个案分析制度。每学期各学院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,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,提出解决办法。 4.每学期就员工的培养工作进行总结交流,以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,改进培养方法,提高培养实效。
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 2014.12
|